章回三十五:三分歸晉,天下合一

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十五回:三分歸晉,天下合一 | CCC Blog

三分歸晉,天下合一

在古代宮殿的庭院中,一位身著華服的皇帝,面對跪拜在地的文武百官,緩緩走上高台,代表著權力的更迭與新王朝的建立。

姜維與鍾會之死,為蜀漢英雄的悲歌畫下了最後一個血色的休止符。後主劉禪被押送至洛陽,司馬昭為了向天下彰顯自己的寬宏,封他為「安樂公」,賜予府邸與財物,讓他過著苟且偷安的日子。一日,司馬昭在宴會上故意命人演奏蜀地的音樂,想看看劉禪的反應。在座的蜀漢舊臣聽聞亡國之音,無不傷感落淚,唯獨劉禪談笑自若,面無戚容。司馬昭問他:「安樂公,您還會思念蜀國嗎?」劉禪竟笑著回答:「此間樂,不思蜀也。」

這句「樂不思蜀」的回答,讓司馬昭徹底放下了對他的戒心,卻也標誌著漢室最後一絲皇族的尊嚴,已蕩然無存。

蜀國既滅,司馬昭的權勢達到了頂峰,他效仿曹操,自封為晉王,離篡奪帝位僅一步之遙。然而,就在他即將踏上權力之巔時,卻忽然中風而死。他的長子司馬炎,繼承了晉王之位。司馬炎比其父更加急切,他看準時機,不再等待,直接上演了當年曹丕篡漢的一幕。他逼迫魏國最後一位皇帝曹奐禪讓,登上了皇帝寶座,改國號為「大晉」,追尊司馬懿、司馬師、司馬昭為帝。曹魏王朝,這個由曹操奠基、曹丕建立的帝國,最終也以同樣的方式,被自己的權臣所取代。歷史,彷彿完成了一個諷刺的輪迴。

此時,天下三分,已去其二,只剩下偏安江東的東吳。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,是個殘暴嗜殺的昏君。他大興土木,橫徵暴斂,對內則濫殺忠臣,對外則窮兵黷武,早已將孫權、孫策辛苦創下的基業掏空,江東民心喪盡。

晉武帝司馬炎見時機成熟,決意發動最後的統一戰爭。他命大都督杜預、龍驤將軍王濬等人,兵分六路,水陸並進,大舉伐吳。晉軍的攻勢如摧枯拉朽,吳國的守將或望風而降,或兵敗被殺。王濬率領的樓船艦隊,從蜀地順長江而下,船身巨大,氣勢磅礴。吳軍在長江險要之處設下鐵鍊橫江,以為可以阻擋晉軍艦隊,王濬卻早已備下數十個巨大的火炬,將鐵鍊燒熔,輕易突破了這道天險。

當晉軍兵臨建業城下時,孫皓還在宮中與寵臣飲酒作樂。他聽聞晉軍已至,才慌忙召集群臣議事。然而,人心已散,大勢已去,誰也無力回天。最終,孫皓效仿當年的劉禪,也自備棺木,雙手反綁,帶領太子及文武百官,出城投降。

自此,自黃巾之亂以來,紛亂近百年的天下,終於重歸一統。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,曹操的霸業,劉備的仁義,孫權的權謀,諸葛亮的智慧,關羽的忠勇……所有的一切,都已化作了歷史的塵埃。

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。是非成敗轉頭空,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,就這樣落下了帷幕。天下大勢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,這條亙古不變的規律,將繼續在歷史的長河中,上演著新的輪迴。

精選文章

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十九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