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古風流:品讀《三國演義》中的傳世典故
一部《三國演義》,半部中國人的智慧與傳奇。羅貫中以其如椽巨筆,不僅勾勒出一個英雄輩出的亂世,更為後世留下了取之不盡的文化寶藏。書中的許多故事,早已超越了文字本身,化為我們語言中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。
它們是人物性格的極致濃縮,是智謀韜略的生動演繹,也是人性與命運的深刻寓言。從桃園的熱血盟誓,到白帝城的英雄末路,讓我們循著時間的脈絡,重溫那些鑄就了經典的輝煌時刻。
溫酒斬華雄
簡說:董卓大將華雄連續斬殺盟軍數員大將,在眾諸侯束手無策之際,關羽自告奮勇出戰。曹操為他溫了一杯酒壯行,關羽卻說:「酒且斟下,某去便來。」隨後,在酒還溫熱的時候,便提著華雄的首級返回。
轅門射戟
簡說:袁術大將紀靈率軍攻打劉備,劉備向呂布求救。呂布為兩家解和,在營中設宴,將畫戟立於百五十步外的轅門。他對雙方說:「吾若一箭射中戟上小枝,你兩家罷兵。」眾人皆以為不可能,但呂布一箭命中,成功化解了一場干戈。
割髮代首
簡說:曹操下令行軍時不得踐踏麥田,違者斬首。他自己的馬卻因受驚而竄入麥田。為嚴明軍紀,曹操拔劍欲自刎,經眾人勸解後,說:「既春秋有法不加於尊之義,吾姑免死。」隨即割下自己一束頭髮代替首級,以示軍法公正。
草船借箭
簡說:周瑜故意刁難,限諸葛亮在十日內造十萬枝箭。諸葛亮卻立下軍令狀,保證三日辦妥。他利用大霧天氣,將二十隻草船駛近曹軍水寨,擂鼓吶喊。多疑的曹操不敢出兵,只令弓弩手萬箭齊發,諸葛亮因此不費吹灰之力,「借」得十萬餘枝箭。
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
簡說:周瑜定下火攻之計,一切都已準備妥當,但時值隆冬,連續數日都刮西北風,船隻無法駛向曹營。周瑜因此憂急成病。諸葛亮一語道破其心病:「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;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。」
賠了夫人又折兵
簡說:周瑜設計以招親為名,欲扣押劉備奪取荊州。不料計謀被諸葛亮識破,劉備成功娶得孫夫人,並安全返回。周瑜追趕時又遭伏兵,大敗而回,岸上軍士嘲笑他:「周郎妙計安天下,陪了夫人又折兵!」
單刀赴會
簡說:魯肅為討還荊州,設下「鴻門宴」邀請關羽。關羽明知有詐,卻只帶十餘隨從,單刀赴會。席間,他與魯肅言辭交鋒,最後佯作酒醉,一手提刀,一手挽住魯肅,使其部下不敢妄動,最終安全返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