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回三十三:奇兵天降,鄧艾偷渡陰平

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十三回:奇兵天降,鄧艾偷渡陰平 | CCC Blog

奇兵天降,鄧艾偷渡陰平

一位老將軍率領一隊士兵,在懸崖峭壁間艱難跋涉,身後是雲霧繚繞的群山,展現出探險與絕境的氛圍。

姜維的北伐,雖然屢次因後方掣肘而功敗垂成,卻也讓魏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。他猶如一根堅韌的芒刺,深深扎在魏國的西部邊境,令司馬家族寢食難安。終於,魏國的實際掌權者司馬昭下定決心,要一舉拔掉這根芒刺,徹底消滅蜀漢。

景元四年,司馬昭兵分兩路,命大將鍾會率領主力大軍,從正面進攻漢中,意圖強攻劍閣天險;同時,命另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將鄧艾,率兵從狄道出發,負責牽制並拖住姜維的主力。

戰爭的序幕拉開,正如所有人預料的那樣,蜀漢的命運,全都繫於一道雄關——劍閣。大將軍姜維憑藉著當年諸葛亮留下的險要佈防,將鍾會的數十萬魏國大軍牢牢地擋在了關外。劍閣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,魏軍猛攻數月,損兵折將,卻始終無法前進半步。戰局,就這樣陷入了僵局。

就在鍾會一籌莫展之際,另一邊的鄧艾,卻在心中醞釀著一個堪稱三國時代最瘋狂、也最偉大的軍事冒險。他對部將們說:「與其在此與姜維虛耗國力,不如行一奇計,繞過劍閣,直搗成都!」

所有人都被鄧艾的想法嚇呆了。要繞過劍閣,只有一條傳說中的小路——陰平。那是一條長達七百餘里、完全無人煙的絕境,沿途盡是懸崖峭壁,毒蛇猛獸出沒,自古以來,從未有軍隊能從此處通過。

然而,鄧艾心意已決。他親自挑選了三萬精兵,每人背負乾糧繩索,開始了這場九死一生的急行軍。他們攀藤附葛,鑿山開路,在沒有路的絕壁上硬生生開闢出一條生路。糧草耗盡,他們便獵殺野獸充飢;道路斷絕,他們便搭起棧道橋樑。

當他們來到全程最險峻的摩天嶺時,眼前是萬丈懸崖,光滑如鏡,再也無路可走。士兵們望著深不見底的山谷,紛紛落淚,陷入了絕望。鄧艾看著疲憊不堪的將士,厲聲喝道:「我們已無退路!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!我當先下!」說罷,他竟用氈布裹住自己的身體,從陡峭的山坡上,如同一塊滾石般翻滾而下!

將士們見主帥如此,無不感奮,紛紛效仿。有氈布的裹身而下,沒有的便用繩索繫住腰,攀著樹木,一個接一個地滑下山崖。

這支衣衫襤褸、猶如鬼魅的軍隊,就這樣奇蹟般地穿越了七百里絕境,出現在了毫無防備的江油城下。江油守將馬邈,在睡夢中被喊殺聲驚醒,見到這支彷彿從天而降的軍隊,嚇得魂飛魄散,竟不戰而降。

江油一失,通往成都的門戶便被徹底打開。消息傳到成都,後主劉禪驚慌失措。諸葛亮之子諸葛瞻,臨危受命,率領蜀漢最後的精銳部隊,在綿竹關前擺下陣勢,決心與魏軍死戰。他與其子諸葛尚,父子二人奮勇殺敵,一度擊退了鄧艾的先鋒。然而,蜀軍久疏戰陣,終究不敵鄧艾身經百戰的虎狼之師。一番血戰之後,諸葛瞻與諸葛尚雙雙戰死沙場,綿竹失守。

成都的最後一道屏障,就此瓦解。昏庸的後主劉禪,在聽聞綿竹失守的消息後,完全失去了抵抗的意志。他不顧兒子北地王劉諶哭著勸諫,竟採納了主降派大臣譙周的建議,下令開城投降。北地王劉諶悲憤欲絕,他不願做亡國之君的兒子,在昭烈廟中,先殺妻子,而後自刎,用生命為這個即將滅亡的王朝,留下了最後一絲尊嚴。

公元263年冬,鄧艾兵不血刃,進入成都。後主劉禪面縛輿櫬,出城投降。

自劉備白手起家,到諸葛亮鞠躬盡瘁,苦心經營了四十餘年的蜀漢王朝,就此宣告滅亡。

精選文章

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十九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