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回三十二:繼承遺志,姜維九伐中原

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十二回:繼承遺志,姜維九伐中原 | CCC Blog

繼承遺志,姜維九伐中原

一位身著漢代將軍盔甲的男子,手持長槍,面帶堅毅而悲壯的神情,遠望北方,背景是綿延的秦嶺山脈,營造出孤獨而決絕的氛圍。

丞相諸葛亮在五丈原溘然長逝,蜀漢的天空,彷彿塌了一半。他畢生「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」的宏願,如今沉甸甸地落在了他唯一的傳人——大將軍姜維的肩上。姜維,這位天水麒麟兒,在丞相的靈柩前泣不成聲,他對天發誓,必將繼承丞相遺志,完成北伐大業,至死方休。

然而,此時的蜀漢,早已不是先帝劉備在世時的模樣。後主劉禪昏庸,朝中以宦官黃皓為首的一派,貪圖安逸,早已對連年征戰心生厭倦。當姜維回到成都,第一次提出要整頓軍馬,再伐中原時,立刻遭到了強烈的反對。

「大將軍,」光祿大夫譙周出班奏道,「丞相六出祁山,尚且無功而返,耗盡了國力。如今我大漢國小民疲,實在不宜再輕動干戈。依臣之見,不如固守險要,與民休息,方是保國之道。」

姜維聽罷,心中悲憤交加。他厲聲反駁道:「丞相北伐,是為國討賊,乃大義所在!如今司馬懿父子在魏國權勢日盛,篡逆之心昭然若揭。我們若不趁此時機主動出擊,難道要坐等他們兵臨城下,束手就擒嗎?先帝與丞相的大業,豈能就此半途而廢!」

後主劉禪懦弱無主,聽兩邊爭論,只是猶豫不決。姜維見朝中人心已變,知道再難得到全力的支持。他長嘆一聲,只得獨自領兵返回漢中,憑藉自己手中的兵權,開始了他艱苦卓絕的北伐征程。

自此之後的二十年間,姜維猶如一頭不知疲倦的雄獅,一次又一次地率領蜀漢的軍隊,從險峻的秦嶺棧道殺入關中。史稱「姜維九伐中原」。這九次出征,有勝有負,有進有退,每一次都牽動著三國的命脈。

洮西之戰中,姜維面對魏國名將鄧艾,巧用「背水一戰」之計,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。他先是佯裝被魏軍的攻勢所迫,將大軍撤至洮水南岸,背水列陣。鄧艾見狀,以為蜀軍已無退路,便放心大膽地發動總攻。殊不知,這正中姜維下懷。蜀軍將士在絕境之中,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,人人奮勇,個個爭先。姜維親自擂鼓助威,蜀軍如猛虎下山,將魏軍殺得潰不成軍。這一戰,姜維大破雍州刺史王經,斬敵數萬,威震隴右,是諸葛亮去世後,蜀漢對魏作戰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。

然而,每當姜維在前方浴血奮戰,取得戰果之時,成都朝中的掣肘便會隨之而來。宦官黃皓在後主耳邊屢進讒言,或是謊報東吳入侵,或是誣陷姜維擁兵自重。一道道催促班師的詔書,如同一道道枷鎖,屢屢在最關鍵的時刻,鎖住了姜維前進的腳步。

他常常在得勝之後,卻不得不因糧草不濟、後援斷絕而被迫撤退。他看著唾手可得的城池,望著關中廣闊的平原,只能長嘆一聲,飲恨而歸。

這位蜀漢最後的將軍,就這樣在內外交困的絕境中,用自己的一生,孤獨地踐行著對先帝與丞相的承諾。他的每一次出征,都像是對著那早已暗淡的漢室星空,發出不屈的吶喊。儘管前路漫漫,希望渺茫,但他手中的長槍,始終指向北方,從未動搖。

精選文章

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十九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