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回三十一:高平陵事變,司馬懿智奪兵權

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十一回:高平陵事變,司馬懿智奪兵權 | CCC Blog

高平陵事變,司馬懿智奪兵權

一位老態龍鍾的男子,躺在病榻上,神情虛弱,衣衫不整,一個年輕的官員正跪在床前,表情恭敬而懷疑。

諸葛亮的逝去,讓曹魏帝國暫時鬆了一口氣。然而,他們最大的敵人,並非來自國境之外,而是潛伏於朝堂之內。魏明帝曹叡英年早逝,臨終前將年僅八歲的幼主曹芳,託付給了兩位顧命大臣:一位是皇族宗親、大將軍曹爽;另一位,則是那位曾讓諸葛亮都感到棘手的太傅司馬懿

起初,曹爽對司馬懿還算敬重,凡事必先與之商議。但曹爽為人志大才疏,在他的心腹謀士何晏、丁謐等人的慫恿下,權力的慾望迅速膨脹。他先是用明升暗降的手段,奏請皇帝加封司馬懿為「太傅」,一個尊貴卻沒有實權的職位,從而將兵權全部收歸自己手中。

曹爽兄弟掌控了京城禁軍,出入宮廷,如同自家府院。他們廣結黨羽,生活奢靡,甚至連各地進貢給皇帝的珍寶,都要先挑選上等的納入自己府中。一時間,曹爽權傾朝野,威勢赫赫,而司馬懿則成了被架空的孤臣。

面對曹爽的步步緊逼,司馬懿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——他稱病在家,從此不再上朝。他對外宣稱自己年老體衰,風癱在床,已是命不久矣。曹爽半信半疑,便派心腹李勝,藉口赴任荊州刺史前來辭行,實則是去刺探司馬懿的虛實。

一場驚心動魄的表演就此上演。當李勝被請入司馬懿的臥房時,看到的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景象:曾經威震天下的仲達,此刻正披頭散髮,癱坐在床上,由兩名侍女攙扶著。他接過侍女遞來的粥,卻連碗都拿不穩,粥水灑得滿襟都是。李勝上前拜見,司馬懿彷彿耳朵也聾了,口齒不清地問:「你這是要去并州上任嗎?」李勝大聲回答是荊州,他卻又笑著說:「哦,是從并州回來的啊。」

李勝見他老態龍鍾、神智不清的模樣,心中最後一絲疑慮也煙消雲散。他回到曹爽府中,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司馬懿病入膏肓的情景,斷言:「太傅形神已離,只剩殘軀,不足為慮了。」曹爽聽罷,徹底放下了戒心,從此再也不把這個「活死人」放在眼裡。

然而,這一切,都只是司馬懿的偽裝。他像一隻最耐心的狼,在暗中默默地磨礪著自己的爪牙,等待著致命一擊的時機。

嘉平元年春正月,魏主曹芳要率領文武百官,前往城外的高平陵,祭祀先帝。大將軍曹爽與他的兄弟曹羲、曹訓、曹彥,以及何晏等所有心腹黨羽,全部隨駕護行。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——整個曹氏集團的核心,都將離開權力的中心洛陽城。

就在曹爽一行人浩浩蕩蕩出城的那一刻,那隻蟄伏已久的狼,終於露出了他鋒利的獠牙。司馬懿猛地從病榻上躍起,目光如電,哪裡還有半分老態!他立刻召集早已準備好的家將死士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發動了政變。他先是入宮取得郭太后的詔令,佔據了法理上的制高點;隨後,他迅速控制了京城的武庫和兵營,並派兵佔領了洛水浮橋,徹底切斷了曹爽回城的退路。

消息傳到高平陵,正在鷹犬畋獵的曹爽,驚得幾乎從馬上摔下來。他手握著天子這張王牌,卻已是進退失據。他的「智囊」桓範,冒死逃出城來,勸他挾持天子前往許都,號令天下兵馬討伐司馬懿,這是他唯一翻盤的機會。

然而,司馬懿也派來了使者,指著洛水為誓,承諾只要曹爽交出兵權,便可保他全家富貴,安享晚年。

曹爽手握利劍,在帳中猶豫了一整個晚上。一邊是殊死一搏的風險,一邊是安逸富貴的誘惑。最終,他那份對權力的貪戀和對奢華生活的眷戀,戰勝了最後一絲鬥志。他擲劍於地,長嘆一聲:「我便是不掌兵權,做一個富家翁,也知足了。」

他天真地交出了兵權,帶著皇帝回到了洛陽。然而,等待他的,不是安享富貴的晚年,而是司馬懿冰冷無情的屠刀。不久之後,司馬懿便以謀反的罪名,將曹爽、曹羲、曹訓、曹彥兄弟及其所有黨羽,盡數斬於市曹,並夷滅三族。

這場史稱「高平陵事變」的政變,以司馬懿的完勝而告終。他用驚人的隱忍和雷霆般的手段,一夜之間便將曹魏帝國的權力,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家族的手中。

精選文章

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十九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