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回三十:五丈原,漢丞相歸天

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十回:五丈原,漢丞相歸天 | CCC Blog

五丈原,漢丞相歸天

一位身著道袍的男子,在軍帳中圍繞著七盞大燈和四十九盞小燈,進行著神秘的儀式,氣氛莊嚴而肅穆。

上方谷那場傾盆大雨,澆滅的不僅是熊熊烈火,更是諸葛亮心中最後一絲興復漢室的希望。他眼看著畢生最強的對手司馬懿從必死之境中逃脫,深知天命難違,憂憤攻心之下,舊病復發,口吐鮮血,從此一病不起。

蜀軍大營駐紮在五丈原,與司馬懿的魏軍隔著渭水遙遙對峙。孔明自知時日無多,卻依然強撐病體,處理軍務。他每日食不過數升,而大小事務皆親自審閱,身體日漸消瘦。司馬懿從使者的回報中得知此事,便下令全軍堅守,他斷定:「孔明食少事煩,其能久乎!」他要用最殘酷的武器——時間,來拖垮這位偉大的對手。

孔明躺在病榻上,夜觀天象,見主將之星黯淡無光,搖搖欲墜,他明白自己的大限已至。他不甘心就此放棄,決定用平生所學的奇門遁甲之術,做最後的嘗試。他在帳中設下香案,點燃七盞大燈,環繞著四十九盞小燈,中央一盞主燈,代表著自己的本命星。他對姜維說:「若七日內主燈不滅,我便可延壽一紀(十二年);若燈滅,我必死矣。期間,絕不可讓任何人闖入帳中。」

姜維含淚領命,親自率領甲士,將大帳守護得水泄不通。孔明在帳內,披髮仗劍,步罡踏斗,為自己本已微弱的生命祈禳。一連六夜,主燈明亮如故,孔明心中稍感欣慰。

然而,在第七日深夜,眼看儀式即將功成,司馬懿因夜觀天象,見將星欲墜,疑心孔明已死,便派大將夏侯霸率兵前來蜀營哨探。魏軍的喊殺聲傳入帳中,忠心耿耿卻性情急躁的魏延,不知其中玄機,以為敵軍劫寨,竟忘了孔明的禁令,提著劍直闖入帳中報告軍情。慌亂之間,他的腳步帶起的疾風,竟將地上那盞忽明忽暗的主燈,撲滅了。

孔明看著熄滅的燈火,擲劍長嘆:「死生有命,不可強求也!」他制止了拔劍欲殺魏延的姜維,平靜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。他將自己畢生所學,著成的二十四篇兵法,連同連弩的製造圖本,全部傳授給了姜維。他又密招馬岱入帳,附耳授予一條錦囊妙計,以備日後魏延反叛。

最後,他對長史楊儀交代了自己死後的退兵之策:「我死之後,切不可發喪。用大龕將我屍身安坐其中,口含七粒米,腳下點一盞明燈。你們只需如常治軍,緩緩撤退。司馬懿見將星未墜,必不敢輕追。若他來追,便將我預先刻好的木像推至陣前,必能將他嚇退。」

交代完所有後事,這位為蜀漢鞠躬盡瘁、死而後已的丞相,在建興十二年秋八月,溘然長逝於五丈原的軍帳之中,享年五十四歲。

楊儀與姜維遵照遺命,秘不發喪,蜀軍營寨一如往常。數日後,大軍開始悄然有序地向漢中撤退。司馬懿聽聞鄉民傳言,說孔明已死,便親率大軍前來追擊。

兩軍在山谷間相遇,正當魏軍奮力追趕之時,蜀軍後隊忽然轉過身來,推出一輛四輪車。車上,諸葛亮綸巾羽扇,端然而坐,神情一如生前。司馬懿見狀,嚇得魂飛魄散,大叫一聲:「孔明尚在!我中計了!」他撥馬便逃,魏軍頓時大亂,自相踐踏,死傷無數。

就這樣,蜀軍在孔明死後,依然憑藉他最後的計策,安然退回了漢中。當司馬懿得知那車上之人不過是木像時,只能仰天長嘆:「我能料其生,不能料其死也!」

死諸葛嚇走生仲達」的諺語,從此傳遍了天下。然而,隨著這顆巨星的隕落,蜀漢的天空,也永遠地黯淡了下來。

精選文章

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十九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