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陵之戰,劉備白帝城託孤
關羽、張飛的死,徹底點燃了劉備心中復仇的烈火。這股火焰,吞噬了他所有的理智與謹慎。他不顧趙雲、諸葛亮等一眾文武的苦苦勸諫,執意要傾全國之力,御駕親征,討伐東吳,為兩位義弟報仇。
章武元年秋七月,劉備親率七十五萬大軍,水陸並進,沿長江順流而下,殺向東吳。這支復仇之師,帶著無盡的悲憤與怒火,所到之處,吳軍望風披靡。年輕的將領關興、張苞,為報父仇,奮勇當先,屢立戰功。蜀軍的攻勢銳不可當,很快便攻佔了吳國的戰略要地猇亭,營寨連綿七百餘里,聲勢震天動地。
面對蜀軍的滔天之勢,東吳上下無不驚恐。孫權急忙求和,卻被劉備斷然拒絕。就在東吳生死存亡之際,一位年輕的儒將挺身而出,他便是陸遜。孫權力排眾議,拜陸遜為大都督,總領全國兵馬,抵禦強敵。
陸遜深知蜀軍初來,士氣正盛,若與之硬拼,無異於以卵擊石。他力排眾議,下令所有吳軍堅守不出,無論蜀軍如何辱罵挑戰,都絕不應戰。他要用的,是一個「拖」字訣。
戰局就這樣從春天僵持到了夏天。蜀軍遠道而來,又求戰不得,士氣漸漸低落。時值酷暑,天氣炎熱難當,為了讓士兵們避暑,劉備犯下了一個致命的兵家大忌——他下令將所有營寨,都從開闊地帶移入了沿江兩岸樹木叢雜的密林之中,並用木柵相連。這便是「連營七百里」。
陸遜等待的,正是這個機會。他登上高處,望著蜀軍連綿七百里的木營,不禁冷笑道:「劉備必敗矣!」他算準了風向,下達了總攻的命令。
一個深夜,東南風大作。陸遜命全軍將士,每人手持一束茅草,帶上火種,悄悄潛入蜀軍營寨。一聲令下,萬點火光齊明,風助火勢,火借風威,熊熊烈火瞬間吞噬了蜀軍的連環大營。七百里營寨,頃刻間變成了一片火海,哭喊聲、爆炸聲響徹山谷。蜀軍在睡夢中驚醒,早已無路可逃,無數將士葬身火海,或被自相踐踏而死。
劉備在張苞、關興的拼死護衛下,從烈火中殺出一條血路。他回望身後,那曾經不可一世的七十萬大軍,已然灰飛煙滅。他一路奔逃,吳軍在後緊追不捨,蜀中名將馮習、張南、傅彤、沙摩柯等人,皆為保護他而戰死。就在他幾乎絕望之際,幸得趙雲率領援軍及時趕到,才救得性命,退守至白帝城。
經此一役,蜀漢精銳盡失,元氣大傷。劉備在白帝城中,聽著將士們一個個戰死的消息,悔恨、悲痛、羞愧交加,終於一病不起。他自知時日無多,急忙派人星夜趕赴成都,請丞相諸葛亮前來託孤。
孔明趕到永安宮時,劉備已是氣若游絲。他拉著孔明的手,淚流滿面地說:「我因不聽丞相之言,自取其敗,悔恨成疾,死在旦夕。我的兒子劉禪孱弱,這江山社稷,就全拜託給丞相了。」
他指著孔明,對兒子劉禪、劉永、劉理說:「你們兄弟,要將丞相視為父親一般,不可有絲毫怠慢。」
最後,他對孔明說出了那句石破天驚的遺言:「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邦定國。若嗣子可輔,則輔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為成都之主。」
孔明聽罷,嚇得魂飛魄散,連忙跪倒在地,叩頭流血,哭道:「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,效忠貞之節,繼之以死乎!」
章武三年夏四月,一代梟雄,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,在無盡的遺憾中,與世長辭,享年六十三歲。他將一個風雨飄搖的帝國,和一個沉重無比的夢想,留給了那位他一生中最信賴的丞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