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回二十五:曹丕篡漢,劉備稱帝續正統

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十五回:曹丕篡漢,劉備稱帝續正統 | CCC Blog

曹丕篡漢,劉備稱帝續正統

一位身著漢代官服的男子,神情悲痛地看著手中的詔書,背景是高大的宮殿,暗示著皇位的更迭。

曹丕繼承魏王之位後,先是巧妙地解除了弟弟曹彰的兵權,又用「七步詩」的考驗貶斥了才華橫溢的曹植,徹底鞏固了自己的地位。他內心深處那份取代漢室的野心,再也無法抑制。他對漢獻帝的威逼,比其父曹操在世時更加露骨。

延康元年冬十月,華歆王朗等一眾曹魏心腹大臣,殺氣騰騰地直入內殿,逼迫漢獻帝禪讓皇位。獻帝望著這些昔日的漢臣,如今卻個個變成了逼宮的權賊,不禁淚流滿面:「朕雖不才,並無過錯,怎能將高祖辛辛苦苦創下的四百年基業,拱手讓人?」

華歆卻厲聲喝道:「天下人都知道陛下已無人君之福!若非魏王,弒陛下者,何止一人?陛下若不順應天意,恐怕旦夕之間便有殺身之禍!」曹洪、曹休更是拔劍在手,威脅索要傳國玉璽。獻帝環顧四周,殿上階下,皆是曹氏的甲兵,他明白,自己早已是無路可走的階下之囚。

最終,在繁陽搭建的高臺之上,漢獻帝親手將傳國玉璽捧給曹丕。曹丕三次假意推辭後,終於接過玉璽,登上了皇帝之位,改國號為「大魏」,建元黃初。延續了四百餘年的大漢王朝,就此宣告終結。

消息很快傳到了成都, 還伴隨著一個謠言——漢獻帝已被曹丕所害。漢中王劉備聽聞,如遭五雷轟頂,當場痛哭昏厥。他下令川中大小將士,盡皆掛孝,為那位素未謀面的末代皇帝遙望設祭。國不可一日無君,漢室的香火絕不能就此斷絕。丞相諸葛亮,聯合太傅許靖、光祿大夫譙周等一眾文武,上表懇請劉備即皇帝位,以繼承大統。

「萬萬不可!」劉備覽表後,勃然變色,「你們這是要陷我於不忠不義!我豈能效仿曹丕那樣的逆賊,行篡竊之事?」他堅決不從,甚至對前來勸說的孔明避而不見。

孔明深知劉備心結,便心生一計。他託病在家,閉門不出。劉備聽聞軍師病重,急忙親自前往探望。只見孔明躺在榻上,面色憔悴,長吁短嘆。劉備焦急地問:「軍師為何事憂慮至此?」

孔明这才缓缓说道:「臣自出茅庐,蒙大王知遇之恩。如今曹丕篡逆,漢室宗廟傾頹,正需大王以皇叔之名,登高一呼,重整旗綱。奈何大王堅守小節,不肯順應天人之望。文武百官,人心思散,若吳、魏趁機來攻,兩川之地危矣!臣思及此,憂心如焚,命不久矣!」

一席話,說得劉備心中豁然開朗。他終於明白,自己稱帝,不是為了個人的權位,而是為了給天下所有心向漢室的人,樹起一面正義的旗幟。他嘆道:「我非推辭,只怕天下人議論。」孔明立刻起身,擊掌為號,早已等候在外的文武百官一擁而入,齊齊跪拜於地,高呼:「主上既允,便請擇吉日,恭行大禮!」

章武元年夏四月,劉備在成都武擔之南築壇祭天,正式登基,是為蜀漢昭烈皇帝。他延續了漢朝的國號,就是要向天下宣告:漢室雖亡於曹丕之手,但正統的血脈,將在西蜀的土地上,繼續傳承下去。

登基大典之後,劉備在朝堂之上,對文武百官說出了他心中壓抑已久的話:「朕自桃園與關、張二弟結義,誓同生死。不幸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,此仇不報,朕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!朕意已決,即日將親統大軍,攻伐東吳,以雪此恨!」

他的聲音在殿中迴盪,充滿了悲憤與決絕。復仇的烈火,即將燃遍長江兩岸。

精選文章

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十九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