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回二十八:一出祁山,馬謖失街亭,孔明設空城

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十八回:一出祁山,馬謖失街亭,孔明設空城 | CCC Blog

一出祁山,馬謖失街亭,孔明設空城

一位將軍手持羽扇,坐在空曠的城牆上,身後只有兩名小童,他從容地撫琴,而城下是密密麻麻的敵軍,營造出強烈的戲劇衝突。

平定了南方之後,諸葛亮終於騰出手來,開始了他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——北伐中原。他向後主劉禪呈上了感人至深的《出師表》,字字句句,皆是「報先帝而忠陛下」的赤誠之心。隨後,他親率三十萬大軍,浩浩蕩蕩地開出漢中,兵鋒直指祁山

蜀軍的攻勢如破竹之勢,魏國的隴西五郡,有三郡望風而降。魏主曹叡大驚失色,急忙重新啟用被貶斥的司馬懿為都督,命他率領二十萬大軍前往抵擋。司馬懿,這位諸葛亮一生中最強大的對手,就此登上了歷史舞台。

司馬懿深知孔明用兵謹慎,他準確地判斷出,蜀軍的咽喉要道,在於一個名叫「街亭」的小小關隘。此處是蜀軍糧道所經之地,一旦失守,孔明的數十萬大軍便會不戰自亂。

孔明同樣看到了街亭的重要性。他環顧帳下,問道:「誰敢為我鎮守街亭?」話音未落,參軍馬謖挺身而出。馬謖是馬良的弟弟,自幼熟讀兵書,深得孔明喜愛,常常與之徹夜談論兵法。然而,劉備在白帝城臨終前,曾特意囑咐孔明:「馬謖此人,言過其實,不可大用。」

孔明心中不是沒有猶豫,但他最終還是被馬謖的自信與立下的軍令狀所說服,將這個關係到全軍生死的重任,交給了這位缺乏實戰經驗的年輕參軍,並再三叮囑,務必在五路總口當道下寨,切不可輕忽。

馬謖與副將王平領兵來到街亭。他看著地勢,一股驕傲之氣油然而生。他完全無視了孔明「當道下寨」的命令,也聽不進老將王平的苦苦勸諫。他指著旁邊的一座孤山,對王平說:「兵法云:『居高臨下,勢如破竹。』我將大軍屯於山上,魏兵一來,便可一覽無遺,有何懼哉?」

王平急道:「若魏兵四面圍山,斷絕我們的汲水之道,軍心必亂,屆時如何是好?」馬謖卻大笑道:「汝真女子之見!孫子曰:『置之死地而後生。』若魏兵敢斷我水道,我軍豈不死戰?正好一戰破敵!」

王平再三勸阻無果,只得含淚帶領五千兵馬,在山下十里處另立一營,以作犄角之勢。

司馬懿大軍趕到,見馬謖竟捨棄水道,屯兵於孤山之上,不禁撫掌大笑:「諸葛亮用如此無能之輩,焉能不敗!真是天助我也!」他立刻派大將張郃截斷王平的救兵,自己則親率大軍,將馬謖所在的孤山圍得水泄不通,並首先切斷了山上的水源。

不出兩日,山上蜀軍因無水可飲,軍心大亂,不戰自潰。馬謖在山頂看得真切,卻已無力回天。魏軍趁勢四面放火燒山,蜀兵死的死,降的降。馬謖在亂軍之中, 겨우殺出一條血路,狼狽逃竄。街亭,就這樣失守了。

消息傳回中軍大帳,孔明聽罷,頓足長嘆:「大事去矣!皆我之過也!」街亭一失,蜀軍的退路已被切斷,司馬懿的大軍正從四面八方合圍而來。孔明當機立斷,立刻安排主力部隊分路撤退回漢中。他自己則親率兩千五百名老弱殘兵,前往西城縣搬運糧草,以為斷後。

然而,人算不如天算。孔明剛到西城,還未來得及轉運糧草,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,已如潮水般湧來,將這座小小的縣城圍得水泄不通。此時,孔明身邊無一員武將,只有一班文官,城中軍民加起來不足三千。眾官聞訊,盡皆失色,以為必死無疑。

就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,孔明卻鎮定自若。他傳下一道匪夷所思的命令:「將所有旗幟盡皆藏匿,大開四門,每門只派二十名士兵,扮作百姓,灑掃街道。任何人不得妄動,違令者斬!」

命令下達後,他自己則披上鶴氅,戴上綸巾,帶著兩個小童,登上城樓,憑欄而坐,安然地焚香操琴。

司馬懿的前軍哨探見到這般景象,嚇得不敢前進,急忙回報。司馬懿笑而不信,親自拍馬上前,遠遠望去。只見城樓之上,諸葛亮笑容可掬,旁若無人,悠然的琴聲在兩軍陣前迴盪。城門內外,百姓低頭灑掃,一片安詳。

司馬懿一生多疑,他深知孔明用兵,平生謹慎,從不弄險。眼前這座空城,在他看來,必然是個巨大的陷阱。他對二子說:「諸葛亮如此故作姿態,城中必有重兵埋伏。我們若進兵,必中其計!」

他越想越怕,竟不敢再冒險,立刻下令全軍撤退。十五萬大軍,就這樣被一曲琴音,嚇得潮水般退去。

城樓之上,孔明見魏軍遠去,撫掌而笑。眾官上前,拜服於地:「丞相之神機,鬼神莫測!若換作我等,早已棄城而逃了!」孔明長嘆一聲,說道:「此乃不得已而為之的險計。司馬懿是料定我平生不弄險,才會上當。若換了旁人,我們早已是階下之囚了。」說罷,他立刻下令,帶領全城百姓,撤回漢中。

精選文章

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十九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