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回十六:華容道,關雲長義釋曹操

《三國演義》第十六回:華容道,關雲長義釋曹操 | CCC Blog

華容道,關雲長義釋曹操

一位身著漢代甲冑的將軍,手提偃月刀,身騎戰馬,神情複雜地站在山谷口,看著遠去的敗軍。

赤壁一場大火,將曹操百萬大軍燒得七零八落。他帶著張遼等殘兵敗將,從一片火海中狼狽逃上岸,一心只想奔回北方。大軍潰散,士卒們盔甲不全,士氣低落,在泥濘的道路上艱難跋涉。

來到烏林之西,曹操見此處山川險峻,樹林叢雜,竟在馬上仰面大笑起來。眾將不解,問道:「丞相為何發笑?」曹操輕蔑地說:「我笑周瑜、諸葛亮終究智謀不足。若換作我用兵,必會在此處埋伏一支軍馬,我們焉能脫身?」

話音未落,兩邊山谷中忽然砲聲大作,火光沖天,一彪軍馬如神兵天降般殺出,為首大將正是趙子龍!他高聲喝道:「我奉軍師之命,在此等候多時了!」曹軍驚得魂飛魄散,徐晃、張郃雙雙出戰, 겨우抵住趙雲,保著曹操冒煙突火逃了出去。

敗軍繼續前行,又累又餓。來到葫蘆口,軍士們剛埋鍋造飯,曹操又一次仰天大笑。眾將心有餘悸地問:「丞相剛才一笑,就惹出了趙子龍,如今為何又笑?」曹操說:「我笑諸葛亮、周瑜畢竟無能。若在此處也埋伏一支軍隊,我們就算不死,也必個個帶傷。」

言猶未了,山谷後方喊殺聲震天,一員猛將橫矛立馬,大喝:「操賊休走!燕人張翼德在此!」正是張飛截住去路。許褚、張遼、徐晃三將齊出,與張飛死戰,曹操這才又一次驚險逃脫。

此時,跟隨曹操的兵將已不足三百,個個帶傷,人人饑渴。他們來到一個三岔路口,此處名為華容道。探馬回報說,大路平坦,但小路狹窄泥濘,且有數處煙起,疑似有埋伏。眾將都主張走大路。

曹操卻再次笑了,這是他第三次笑。「你們豈不知兵法虛虛實實之道?諸葛亮故意在小路燒煙,是想讓我們疑心有伏兵而走大路。他真正的伏兵,一定在大路上等著我們!我們偏走華容道!」

於是,曹軍人馬艱難地走進了華容道。這條小路因連日陰雨,泥濘不堪,馬蹄深陷,士卒寸步難行。好不容易走過了最險峻的地段,來到一片稍微平坦的山谷。曹操在馬上揚鞭,最後一次大笑起來:「人皆說諸葛亮、周瑜神機妙算,依我看,不過是無能之輩!若在此處設一伏兵,我們真是束手就擒了!」

他笑聲未絕,一聲砲響,山谷兩側五百校刀手擺開,為首一員大將,面如重棗,手提青龍偃月刀,騎赤兔馬,威風凜凜地攔住了去路——正是關雲長

曹軍見到關羽,已是亡魂喪膽,人馬皆乏,連抵抗的力氣都沒有了。程昱勸曹操道:「雲長義重如山,恩怨分明。丞相昔日對他有厚恩,如今可親自上前求情。」

曹操只得上前,對關羽說道:「將軍別來無恙?曹某兵敗至此,無路可走,望將軍念及昔日之情。」

關羽是個重義之人,他沉默了。他想起昔日曹操贈袍送馬的厚待,想起自己過五關斬六將時,曹操並未派兵追殺的恩情。再看曹軍上下,一個個面帶淚痕,惶惶如喪家之犬,他那顆堅硬的心,終究還是軟了下來。

他長嘆一聲,將馬頭勒回,對手下軍士喝道:「四散擺開!」

這個動作,分明是放行的意思。曹操見狀,立刻率領眾將,從關羽讓開的道路上,一擁而過。當關羽回過身時,曹操一行人早已遠去。

這位義薄雲天的將軍,最終選擇了用個人的「義」,了結了與曹操的恩怨,卻也因此違背了對軍師的承諾。他收拾人馬,空手回到夏口,準備向孔明請罪。

精選文章

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十九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