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光源件 : 光柵介紹 Grating Introduction

光的分身術:一文搞懂「光柵 (Diffraction Grating)」原理與應用

光的分身術:一文搞懂「光柵 (Diffraction Grating)」原理與應用

光線通過光學元件產生色散的彩虹光譜

您是否曾留意過,CD 或 DVD 在光線下會呈現出如彩虹般的絢麗色彩?這背後其實蘊含著一個精密的物理原理,而實現這個效果的核心元件,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——光柵 (Diffraction Grating)

光柵不僅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它更是光譜學雷射技術、以及光通訊等尖端科技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件。本文將帶您從基本概念入手,深入了解光柵的運作原理,並為希望深入研究的讀者提供一系列權威的學習資源。

什麼是光柵 (Diffraction Grating)?

光柵是一種精密的光學元件,其表面佈滿了大量等間距、平行的微小刻線或狹縫。當一束光線照射到光柵上時,它會被「分割」成許多道獨立的光束,並朝著不同的特定方向傳播。這個現象,就是繞射 (Diffraction),也稱為衍射。

簡單來說,光柵的核心功能就是利用繞射與干涉原理,將光線依照其波長 (wavelength) 進行分離。這意味著,一束包含多種顏色的混合光(例如白光),在通過光柵後,會被分解成一道道單色光,形成類似彩虹的光譜。

光柵如何將光線分色?— 繞射與干涉的魔法

光柵之所以能將光線分色,主要基於兩個物理現象:繞射 (Diffraction)干涉 (Interference)

繞射:根據惠更斯原理 (Huygens' principle),當光波遇到障礙物或狹縫時,每個點都會成為一個新的次波源。在光柵上,成千上萬的刻線將入射光變成了成千上萬個新的波源。

干涉:這些從不同刻線發出的新光波會相互干涉。在某些特定角度,不同光波的波峰與波峰疊加,形成建設性干涉 (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),光線因此變得明亮;而在其他角度,波峰與波谷相遇,形成破壞性干涉 (Destructive Interference),光線則會消失。

由於建設性干涉的角度與光的波長直接相關,因此不同波長(顏色)的光會在不同的角度出現亮紋,從而實現了「分光」的效果。

光柵原理的核心:光柵方程式

這個精密的物理過程可以用一個簡潔的數學公式來描述,即光柵方程式 (The Grating Equation):

d(sinθₘ − sinθᵢ) = mλ

其中:

  • d 是光柵刻線之間的距離(光柵週期)。
  • θᵢ 是光的入射角度。
  • θₘ 是第 m 級繞射光的繞射角度。
  • m 是一個整數,代表繞射級數 (order),例如 0, ±1, ±2...。
  • λ 是光的波長。

這個公式精準地描述了不同波長的光將會被繞射到哪個方向,是設計光譜儀、單光儀等光學儀器的基礎。

深入學習:權威光柵原理介紹網頁

若您想對光柵的理論、種類及應用有更深入的了解,以下整理了全球頂尖光學元件製造商與知識網站的參考資料,內容兼具深度與專業性,是絕佳的進階學習資源。

較新的 較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