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十八回

【三國演義解析】第二十八回:斬蔡陽兄弟釋疑 (2025) - 古城會的考驗與重逢

古城會的考驗與重逢:一場關於「誤解」與「信任」的兄弟情深

古城會中關羽與張飛相見的場景

【引言:當英雄面對最親密的質疑】

在上一回中,關羽以一己之力,闖過了曹操佈下的五道關隘,斬殺了六員將領。他用武力,向世人證明了沒有任何外部的敵人,能夠阻擋他尋兄的決心。

然而,第二十八回,他將迎來比「過五關斬六將」更為艱鉅、也更為痛苦的考驗——這一次,敵人不再是手持刀槍的守將,而是來自他最親密的兄弟,那雙充滿了憤怒與懷疑的眼睛。

這一回,是「千里走單騎」的最終章,也是劉備、關羽、張飛三兄弟在經歷離散後的首次重逢。羅貫中用一場驚心動魄的「古城會」,深刻地探討了忠誠、誤解與信任。它告訴我們,有時,最傷人的刀,不是來自敵人,而是來自最親近的人。

第一幕:最後的追兵-一場被「人情」化解的危機

情節提要:

關羽剛剛渡過黃河,曹操的大將夏侯惇已率領精銳騎兵追至。一場惡戰眼看就要爆發。然而,曹操的使者與大將張遼,先後趕到,帶來了丞相的正式「放行公文」。夏侯惇雖心有不甘(因關羽斬殺了他部將秦琪),但在張遼的調解與曹操的鈞令下,最終選擇放行。

💡 觀點啟發:曹操的複雜心態——放虎歸山的最後一搏

曹操為什麼要派人送上「通行證」?這絕非多此一舉,而是他複雜心態的體現。

  • 全其美名: 他深知自己無法留住關羽,與其派兵追殺,不如做個順水人情,成全關羽的「忠義」之名,也為自己博得「大度」的美譽。
  • 約束部下: 他也預料到,像夏侯惇、蔡陽這樣的一線將領,必然會因關羽沿途殺將而意氣用事。這道公文,與其說是給關羽的,不如說是給自己部下的「緊箍咒」,避免事態擴大到無法收拾的地步。

關羽與張遼、夏侯惇的告別,標誌著他與曹操陣營,在法理與人情層面的徹底切割。他終於可以心無旁騖地,奔向自己的兄弟。

第二幕:臥牛山上的新夥伴-周倉的登場

情節提要:

在尋兄途中,關羽先是遇到了一位想劫掠赤兔馬的黃巾舊部裴元紹,並從他口中,得知了另一位英雄——周倉的存在。周倉,原是黃巾軍張寶的部將,勇猛異常,一直仰慕關羽的威名。見到關羽後,周倉大喜過望,竟立刻表示願意解散自己的隊伍,只求能「隻身步行,跟隨將軍,雖萬里不辭」。

💡 知識小百科:周倉——後世傳說中的「天下第一忠心」

周倉在歷史上並不存在,是《三國演義》虛構的人物。但這個人物的塑造,卻極為成功。

  • 他是「粉絲」的終極形態: 他對關羽的追隨,不是為了功名利祿,而是純粹的、發自內心的崇拜。他代表了關羽強大的人格魅力,能夠吸引最忠誠的追隨者。
  • 他補全了關羽的形象: 後世的關公形象中,身後總有一位黑臉虯髯、手持青龍偃月刀的扛刀大漢,那便是周倉。他的存在,讓關羽的形象,從一個孤膽英雄,變得更加完整和豐滿。

第三幕:古城會的驚變-一場最痛苦的誤解

情節提要:

關羽歷經千辛萬苦,終於打聽到張飛正在古城安身。他滿心歡喜,派孫乾先行入城通報,自己則護送二位嫂嫂在城外等候。然而,他等來的,不是兄弟重逢的擁抱,而是張飛圓睜環眼,挺著丈八蛇矛,怒吼著前來廝殺的驚天一幕。

💡 觀點啟發:張飛的「忠誠潔癖」

張飛的憤怒,看似魯莽,實則源於他內心深處一種極為純粹、也極為偏執的「忠誠潔癖」。

  • 黑白分明的世界觀: 在張飛的價值觀裡,世界是黑白分明的。「忠臣寧死而不辱。大丈夫豈有事二主之理!」他無法理解關羽「降漢不降曹」的權宜之計,將其簡單地等同於「背兄降賊」。
  • 情感上的背叛感: 他不僅認為關羽背叛了道義,更感覺自己被最信任的二哥所背叛。他的憤怒,是一種被拋棄、被欺騙的情感總爆發。

此刻,任憑關羽如何解釋,任憑兩位嫂嫂如何作證,都無法消解張飛心中的疑慮。因為對他來說,信任一旦出現裂痕,就需要用比言語更強烈的東西來彌補。

第四幕:斬蔡陽以明心跡-一場用鮮血換來的信任

情節提要:

就在兄弟二人對峙、千鈞一髮之際,曹操的部將蔡陽(其外甥秦琪在黃河渡口被關羽所殺),恰好率軍追至。這為關羽提供了一個證明自己的絕佳機會。張飛設下了一個殘酷的考驗:「我這裏三通鼓罷,便要你斬來將!」

💡 觀點啟發:一通鼓,一顆頭,一顆心

這場戰鬥,是整部《三國演義》中,最具儀式感的戰鬥之一。

  • 它不是一場戰鬥,而是一場證明: 關羽的目的,不是戰勝敵人,而是要向張飛證明自己的「真心」。
  • 鼓聲的催逼: 張飛親自擂鼓,這三通鼓,代表了他設下的時間底線,也將這場戰鬥的緊張感推向了頂點。
  • 人頭的獻祭: 蔡陽的人頭,成了關羽洗刷「投降」污名、重建兄弟信任的「祭品」。

當關羽在一通鼓未盡之時,便將蔡陽斬於馬下,這場因猜忌而引發的信任危機,才終於用最直接、最血腥的方式,畫上了句號。

【結語:龍虎風雲會,英雄再聚首】

第二十八回,是劉備集團在經歷了最低谷之後,觸底反彈的開始。

古城會,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重逢,更是情感與信任的再次凝聚。隨後,一直在尋找明主的趙子龍,也在此與劉備相遇,正式歸隊。

這場重逢,意義非凡。它標誌著劉備集團的核心團隊——仁德的劉備、忠義的關羽、勇猛的張飛、以及完美的趙雲——終於完成了最終的集結。他們雖然兵微將寡,暫居汝南,但這個「夢幻團隊」的成型,預示著他們即將在未來更加波瀾壯闊的歷史舞台上,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。

精選文章

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十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