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,許多英雄豪傑都有著比本名更廣為人知的綽號。這些稱號不僅是個性的縮影,更是他們傳奇事蹟的最佳註解。從劉備的「先主」到呂布的「三姓家奴」,每一個稱呼背後都藏著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,也反映了各方勢力對他們的愛戴或輕蔑。這些充滿戲劇性的代號,至今仍是三國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。
以下將這些稱號分門別類,一起來看看誰才是三國時期的「綽號之王」!
---蜀漢集團
- 先主 / 先帝:劉備在稱帝後,蜀漢陣營稱他為先主,以區分後來的後主劉禪。在他過世後,則追贈正式諡號先帝,帶有更崇高的敬意。
- 劉皇叔:這是劉備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標籤,強調他身為漢室宗親的血脈,也是他初期招攬人心、師出有名的關鍵。
- 大耳賊:這是敵對陣營對劉備的蔑稱,嘲諷他雙耳垂肩、貌似無能,帶有輕蔑和不屑之意。
- 臥龍:諸葛亮出山前的雅號,與龐統的「鳳雛」齊名,象徵其潛藏的驚世之才。
- 鳳雛:龐統的雅號,與「臥龍」並稱,意指他的才華如同鳳凰幼鳥般稀有難得。
- 五虎上將:這是劉備進位漢中王後,冊封關羽、張飛、趙雲、馬超、黃忠五位最強將軍的集體稱號,代表了蜀漢武將的最高榮譽。
- 錦馬超:馬超的稱號,形容他相貌英俊、作戰時身披華麗盔甲,在戰場上猶如錦緞般耀眼。這個稱號也凸顯了他的驍勇與非凡氣度。
- 常勝將軍:趙雲的綽號,因其作戰英勇、從無敗績而得名。這個稱號是對他過人武藝和冷靜沉著作戰風格的極高肯定。
- 美髯公:關羽的綽號,因其長髯飄逸、外貌俊美而得名。這個稱號不僅是他的外貌特徵,也象徵著他的傲氣與不凡。
- 環眼賊:張飛的綽號,敵方用來嘲諷他眼睛圓大,相貌兇惡。
曹魏集團
- 奸雄 / 漢賊:這兩個稱號皆用於曹操。奸雄是羅貫中在《三國演義》中對他的核心評價,形容他既有雄才大略,又陰險狡詐。而漢賊則更是漢室忠臣對他挾天子以令諸侯、意圖篡位的直接指控。
- 曹瞞:這是敵對勢力對曹操的蔑稱,帶有強烈的侮辱性。
- 虎痴:許褚的綽號,形容他勇猛過人,作戰時像猛虎般狂放、悍不畏死,曾裸衣與馬超大戰,令其膽寒。
- 鬼才:郭嘉的綽號,因其謀略精準、神鬼莫測而得名。他的許多計策都出乎常人意料,屢次準確預測戰局。
- 盲夏侯:夏侯惇的綽號,得名於他在與曹性對戰時,被箭射中左眼,卻將眼珠連箭一同吞下的英勇事蹟。
- 五子良將:統稱張遼、樂進、于禁、張郃、徐晃五位曹魏的頂尖將領,他們是曹魏集團的軍事支柱。
- 曹營第一將:這是羅貫中在小說中給予于禁的極高讚譽,肯定他在曹軍中的地位。
東吳集團
- 江東猛虎:孫堅的綽號,形容他驍勇善戰,威震江東地區。
- 小霸王:孫策的綽號,因其作戰風格和霸氣,與西楚霸王項羽相似而得名。
- 周郎:周瑜的綽號,帶有親近和讚美之意,形容他年少英俊且才華橫溢,是文武雙全的代表人物。
- 吳下阿蒙:呂蒙的綽號,起初用於形容他讀書前的粗俗武夫形象,後來他發奮讀書,學問大增,魯肅讚歎他「非復吳下阿蒙」,這個稱號也因此流傳為典故。
- 碧眼兒:敵對勢力對孫權的稱呼,用於嘲諷他異於常人的瞳色。
- 紫髯鼠輩:關羽在被圍時,對孫權的憤怒罵名,形容他外貌與心性。
群雄
- 三姓家奴:呂布的綽號,由張飛所罵。他先後侍奉過丁原和董卓為義父,卻又為了利益而背叛並殺害他們,因此得此罵名。
- 天公將軍:張角的自稱,他作為黃巾軍的領袖,自詡為上天派來的神將,故以此號召信徒。
- 國賊:董卓的綽號,因其獨攬大權、殘暴專橫,被天下諸侯視為國家大害。
- 馬前卒:龐德在投靠曹操後,為了證明自己的忠誠,抬著棺木與關羽死戰,表明自己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,被譽為「馬前卒」,象徵其無畏與忠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