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一十七回

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一十七回:鄧士載偷渡陰平,諸葛瞻戰死綿竹 | CCC Blog

鄧士載偷渡陰平,諸葛瞻戰死綿竹

鄧艾率領精兵,偷渡險峻的陰平小道,奇襲蜀漢腹地。

鍾會受阻劍閣

卻說輔國將軍董厥,聞魏兵十餘路入境,乃引二萬兵守住劍閣;當日見塵頭大起,疑是魏兵,急引軍把住關口。董厥自臨軍前視之,乃姜維廖化張翼也。大喜,接入關上,禮畢,哭訴後主黃皓之事。曰:「公勿憂慮;若有維在,必不容魏來吞蜀也。且守劍閣,徐圖退敵之計。」

正言間,忽報諸葛緒領兵殺至關下,大怒,急引五千兵殺下關來,直撞入魏陣中,左衝右突,殺得諸葛緒大敗而走,退數十里下寨。魏軍死者無數。蜀兵搶了許多馬匹器械。收兵回關。

卻說鍾會離劍閣二十五里下寨,諸葛緒自來伏罪。怒曰:「吾令汝把守陰平橋頭,以斷姜維歸路,如何失了;今又不得吾令,擅自進兵,以致此敗!」曰:「詭計多端,詐取雍州,緒恐雍州有失,引兵去救;乘機走脫,緒因趕至關下,不想又為所敗。」大怒,叱令斬之。監軍衛瓘曰:「緒雖有罪,乃鄧征西所督之人,不該將軍殺之,恐傷和氣。」曰:「吾奉天子明詔,晉公鈞命,特來伐蜀,便是鄧艾有罪,亦當斬之。」眾皆力勸。乃將諸葛緒用檻車載赴洛陽,任晉公發落;隨將緒所領之兵,收在部下調遣。

有人報知鄧艾大怒曰:「吾與汝官品一般,吾久鎮邊疆,於國多勞,汝安敢妄自尊大耶!」子鄧忠勸曰:「『小不忍則亂大謀。』父親若與他不睦,必誤國家大事,望且容忍之。」從其言,然畢竟心中懷怒,乃引十數騎來見鍾會

至……答曰:「以愚意度之,可引一軍從陰平小路出漢中德陽亭,用奇兵逕取成都,姜維必撤兵來救,將軍乘虛就取劍閣,可獲全功。」大喜曰:「將軍此計甚妙!可即引兵去。吾在此專候捷音。」二人飲酒相別。回本帳與諸將曰:「人皆謂鄧艾有能,今日觀之,乃庸才耳!」

鄧艾偷渡陰平

卻說鄧艾出轅門上馬,回顧從者曰:「鍾會待吾若何?」從者曰:「觀其辭色,甚不以將軍之言為然,但以口強應而已。」笑曰:「彼料我不能取成都,我偏欲取之!」回到本寨,師纂鄧忠一班將士接問曰:「今日與鍾鎮西有何高論?」曰:「吾以實心告彼,彼以庸才視我。彼今得漢中,以為莫大之功;若非吾在沓中絆住姜維,彼安能成功耶!吾今若取了成都,勝取漢中矣!」當夜下令,盡拔寨望陰平小路進兵。

乃先令子鄧忠引五千精兵,不穿衣甲,各執斧鑿器具,凡遇峻危之處,鑿山開路,搭造橋閣,以便行軍。選兵三萬,各帶乾糧繩索進發。……是年十月自陰平進兵,至於巔崖峻谷之中,凡二十餘日,行七百餘里,皆是無人之地。

前至一嶺,名摩天嶺。馬不堪行,步行上嶺,只見鄧忠與開路軍士盡皆哭泣。問其故。告曰:「此嶺西背是峻壁巔崖,不能開鑿,虛廢前勞,因此哭泣。」曰:「吾軍到此,已行了七百餘里,過此便是江油,豈可復退?」乃喚諸軍曰:「『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!』吾與汝等來到此地,若得成功,富貴共之。」令先將軍器攛將下去。取氈自裹其身,先滾下去。副將有氈衫者裹身滾下,無氈衫者各用繩索束腰,攀木掛樹,魚貫而進。鄧艾鄧忠,並二千軍,及開山壯士,皆渡了摩天嶺。

方纔整頓衣甲器械而行,忽見道傍有一石碣,上刻:「丞相諸葛武侯題。」其文云:

二火初興,有人越此。二士爭衡,不久自死。

觀訖大驚,慌忙對碣再拜曰:「武侯真神人也!艾不能以師事之,惜哉!」後人有詩曰:

陰平峻嶺與天齊,玄鶴徘徊尚怯飛。鄧艾裹氈從此下,誰知諸葛有先機?

卻說鄧艾暗度陰平,引兵行時,又見一個大空寨。左右告曰:「聞武侯在日,曾發二千兵守此險隘,今蜀主劉禪廢之。」嗟呀不已,乃謂眾人曰:「吾等有來路而無歸路矣。前江油城中,糧食足備。汝等前進可活,後退即死。須併力攻之。」

卻說江油城守將馬邈;聞東川已失,雖為準備,只是隄防大路;又仗著姜維全師,守住劍閣關,遂將軍情不以為重。……其妻大怒,唾邈面曰:「汝為男子,先懷不忠不義之心,枉受國家爵祿,吾有何面目與汝相見!」馬邈羞慚無語。忽家人慌入報曰:「魏將鄧艾不知從何而來,引二千餘人,一擁而入城矣。」大驚,慌出納降。……忽報馬邈夫人自縊身死。問其故,邈以實告。感其賢,令厚禮葬之,親往致祭。後人有詩讚曰:

後主昏迷漢祚顛,天差鄧艾取西川。可憐巴蜀多名將,不及江油李氏賢!

諸葛父子死節綿竹

鄧艾取了江油……蜀人飛報入成都。後主聞知,慌召黃皓問之。奏曰:「此詐傳耳。神人必不肯誤陛下也。」此時遠近告急表文,一似雪片飛來;使者絡繹不絕。後主設朝計議,多官面面相覷,並無一言。卻正出班奏曰:「事已急矣,陛下可宣武侯之子商議退兵之策。」原來武侯之子諸葛瞻,字思遠。……當下後主卻正之言,即時連發三詔,召至殿下。後主泣訴曰:「鄧艾兵已屯涪城,成都危矣。卿看先君之面,救朕之命!」亦泣奏曰:「臣父子蒙先帝厚恩,陛下殊遇,雖肝腦塗地,不能補報。願陛下盡發成都之兵,與臣領去決一死戰。」

後主即撥成都兵將七萬與辭了後主,整頓軍馬,聚集諸將問曰:「誰敢為先鋒?」言未訖,一少年將出曰:「父親既掌大權,兒願為先鋒。」眾視之,乃長子諸葛尚也。時年一十九歲,博覽兵書,多習武藝。大喜,遂命為先鋒。是日大軍離了成都,來迎魏兵。

……二人,引兵將至綿竹,早遇蜀兵。……只見蜀兵列成八陣。三通鼓罷,門旗兩分,數十員將簇擁一輛四輪車,車上端坐一人,綸巾羽扇,鶴氅方裾,車上展開一面黃旗,上書:「漢丞相諸葛武侯。」嚇得二人汗流遍身……急勒兵回時,蜀兵掩殺將來,魏兵大敗而走。……令人哨探,回說孔明之子諸葛瞻為大將,瞻之子諸葛尚為先鋒,車上坐者乃木刻孔明遺像也。

看畢,勃然大怒,扯碎其書,叱武士立斬來使,令從者持首級回魏營見鄧艾大怒,即欲出戰。丘本諫曰:「將軍不可輕出,當用奇兵勝之。」從其言,遂令天水太守王頎,隴西太守牽弘,伏兩軍於後。自引兵而來。此時諸葛瞻正欲搦戰,忽報鄧艾自引兵到。大怒,即引兵出,逕殺入魏陣中。鄧艾敗走。隨後掩殺將來。忽然兩下伏兵殺出,蜀兵大敗,退入綿竹。

諸葛瞻在城中,見事勢已逼……自披挂上馬,引三軍大開三門殺出。鄧艾見兵出,便撤兵退。奮力追殺,忽然一聲砲響,四面兵合,把困在垓心。中箭落馬,乃大呼曰:「吾力竭矣!當以一死報國!」遂拔劍自刎而死。其子諸葛尚在城上,見父死於軍中,勃然大怒,遂披挂上馬。張遵諫曰:「小將軍勿得輕出。」歎曰:「吾父子祖孫,荷國厚恩,今父既死於敵,我何用生為!」遂策馬殺出,死於陣中。後人有詩讚瞻、尚父子曰:

不是忠臣獨少謀,蒼天有意絕炎劉。當年諸葛留嘉胤,節義真堪繼武侯。

鄧艾憐其忠,將父子合葬,乘虛攻打綿竹。張遵黃崇李球三人,各引一軍殺出。蜀兵寡,魏兵眾,三人亦皆戰死,因此得了綿竹。勞軍已畢,遂來取成都。

正是:試觀後主臨危日,無異劉璋受逼時。未知成都如何守禦,且看下文分解。

較新的 較舊